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55章 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

东方朔王昭君订婚以后,两人商量好找一个黄道吉日,然后就拜堂成亲。

关系确定以后东方朔更加大胆,王昭君被蹂躏的两腿发软。可是王昭君却依然每日找情郎,两人如胶似漆,非常快活。

刘莹也回到自己住的地方,拿起毛笔,细细写举孝廉的弊端,以及当前的官制弊端。然后写出纸的作用,和三省六部制的威力,科举制的优势。以及世家外戚的隐患。

这些话题都比较敏感,刘莹干脆开篇写道:这些是自己梦中有人告诉自己一部分,另一部分自己想的。

毕竟汉高祖刘邦得到世家支持才夺得天下,承诺与世家共治天下。

现在告诉老登要防备世家,万一老登不听,甚至还要揍自己一顿,也好有个借口,这是梦中的高人说的,不是我说的。

刘莹细细写到:举孝廉的弊端有任人唯亲,弄虚作假,不好鉴定。你说他孝顺廉洁,别人也不知道有多孝顺多廉洁,况且孝顺廉洁不一定有才。

然后科举制的优点:相比举孝廉分外公平公正,面向整个大汉招收人才,一年一考或者两三年一考。而纸的普及必然会涌现大量寒门学子,大汉人才更多,科举制就更有必要了。

清朝科举制腐朽是因为只有八股文和儒家书籍,选拔出来人才全是书呆子,大部分是撒币,只有极个别像曾国藩那样有真才实学。

刘莹写到:科举考试内容应有诗词文章,算术,还有君子六艺的礼也要考。

礼就相当于刘莹前世的政治课,思想品德教育。如果培养出来人才是阴险小人,就会窝里斗,对外投降匈奴,那这样的人才培养出来有什么意义。

甚至将来科举要加入物理化学,这东西有点超前,还需要自己编教材,太麻烦,暂时不写。

此外刘莹还写到:应该设立武举。选拔壮士作为大汉军队的后备人才。武举必定设立的科目就是骑马射箭,然后就是拳脚。兵器类危险比拳脚更大,暂时不设。

武状元也必须学礼,思想品德过关才能继续培养,当武将或者地方官。

汉朝还有宰相,宰相这个官职,权力过大,好的宰相当然能使国家安定,可是西汉王莽38岁就当了宰相,之前当过大司马,大将军。直接架空了皇帝,自己当了皇帝。

王莽的一系列改革在当时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确实对百姓有好处,奈何斗不过世家,被刘秀复汉了。王莽手下一个能打的都没有,十万军队对战刘秀一万大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